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文山州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准确把握流动党员特点,切实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扎实做好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漏一人。

“家”随迁,天南地北有港湾
“有家乡的党委、政府做后盾,我们在外打工不孤单了,有了‘家’的归属感,在外打拼也有了底气。”提起流动党员服务站,在广东东莞打工的富宁籍党员王明军很激动。
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文山州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定期沟通联络、定期分析研判三项机制,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有业更有“家”。
文山市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向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209个,实行“月调度”工作机制,确保流动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流而不漏。丘北县在浙江省建立驻外劳务工作站2个,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10个,与嘉兴市秀洲区共同建立“流入地属地管理、流出地延伸管理、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联系与共同管理”的双联共管机制,提升流动党员归属感、责任感。富宁县13个乡(镇)145个村委会分别在广东东莞、惠州、上海等10余个大中城市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30余个,为流动党员在异乡“安家”。广南县组织摸排调查流动党员2700余名,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全覆盖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160个,建立“流动党员驿站”1个,探索“流出地村(社区)党组织+流出地乡(镇)党组织+劳务公司等(劳务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党组织+流入地乡(镇)党组织+流入单位(企业)党组织+流动党员党支部”“六位一体”的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机制,让流动党员在天南地北都有“家”。

“心”相牵,他乡处处有温暖
“有了工作站的帮助,我们在外打工,淡旺季都不愁找不到工作。”在浙江务工的丘北流动党员和群众说起家乡派驻的工作站,脸上都绽开了笑容。
丘北县派驻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劳务工作站根据实际,为合理规避群众淡季无事做的现象,工作站人员深入到食品、木材、纺织等企业参观对接,将在淡季收入较少的群众及时输入公司就业,实现群众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良性循环。目前,引导群众转岗就业1000余人,淡季期间,月人均收入可达到6000元左右。
如何更好地管理好、服务好流动党员?文山州贴近流动党员工作生活实际,采取线上交流、教育引导、走访慰问等方式,让流动党员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文山市以“红色家书”形式向流动党员寄发《致文山市全体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将《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书籍通过“红色快递”邮寄上门,将“红色食粮”送到流动党员手中。马关县工信商务局针对流动党员学习难组织问题,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小分队深入流动党员较多的工矿企业党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宣讲活动10场次,让流动党员与党组织“心贴心”、学习“不断档”。

“线”相连,人在异地学在一起
党史学习教育,难在学深悟透,贵在付诸行动。文山州坚持线上线下“双线并进”工作方式,构建便捷高效的流动党员学习管理体系,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立体网”,使流动党员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实现无盲区、全覆盖。
麻栗坡县八布乡成立疫情防控卡点联合党支部1个,组建学习小组3个,利用夜间巡逻时到卡点组织以新时代“老山精神”“西畴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党课活动,并动员老党员为流动党员讲授党史故事。丘北县运用“学习强国”等建立流动党员“云”平台,向流动党员发送党史学习教育信息,推送党史知识、党史人物等,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从“离乡不离党、高飞不断线”到“云端上安家、天涯也咫尺”的跃升;该县温浏乡各村党委(总支)书记每月固定一天到党员务工地,组织流动党员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进行一次集中党史学习教育,让广大流动党员做到与全乡同步学、及时学。砚山县各级党组织向流动党员推送学习资料、党史读物、红色故事视频等共1146条(次),并组织流动党员到王有德故居、阿猛会议会址等基地开展现场学习教育,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马关县夹寒箐镇组织流动党员线上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应知应会知识竞赛,促使流动党员学深学实。广南县融媒体中心拍摄推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1165大比武”专栏14期、“句町故事”7期,让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学,实现“人在异地、学在一起”。
“流动党员服务站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在这里守边,日子过得十分有意义。”在富宁县田蓬镇中越边境线上,刚参加完巡边活动的强边固防工作队队员陆绍兴说。

“愿”相同,干事创业有舞台
文山州依托驻外工作站(服务站)、当地党群活动中心、党员实训基地等平台,建立流动党员服务创业就业的互帮互助之家,引导流动党员在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丘北县驻浙江省流动党员党支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流动党员为群众办实事100余件,使每个流动党员都成为一面“流动红旗”。砚山县以流动党员个人为“辐射点”,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辐射到同地区、同工厂的外出务工老乡身边,全县流动党员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民办实事857件、375人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促使流动党员“流而有为”。广南县流出地乡(镇)党组织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提供创业培训等办法,支持和帮助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就业,引导返乡人才培育创业实体75个、带动就业225人;该县篆角乡返乡流动党员、致富带头人曾武成从浙江返乡创业,发展红油四季香椿1000多亩,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马关县开展“我为家乡添光彩”主题活动,以“带回一条致富信息、提出一项发展建议、引办一个发展项目、献出一片帮扶爱心”为主线,激发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群众“反哺家乡”热情。

(州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